淺談耳機的聲學設計 & 技術探討

所有形式耳機與耳機驅動器相關討論,耳機系統專區.

版主: aeolusyung, zhang230631, suzumiyaminami

淺談耳機的聲學設計 & 技術探討

文章zhang230631 發表於 週四 1月 24, 2013 1:23 pm

本篇「淺談耳機的聲學設計 & 技術探討」文章源於一則回覆作延伸討論,重新校閱、編排文字與補充圖片,新增耳機量測翻譯文與看法分析,如有錯誤還請不吝指正!


高阻抗耳機的優勢
圖檔
Prosandcons of high impedance headphones:
Headphoneimpedanceis usually increased by thinner wire and most importantly more turnsof wire inthe voice coil. More turns or loops creates a larger field (area ofmagneticinfluence). In layman's terms more magnetic force for the coil to movethediaphragm. Thinner wire usuallyworks outto a lighter, more responsive diaphragm. Depending on the headphonedesign, thismay lead to more accurate response.

Thedisplacement(amount of movement) of the diaphragm (the part that vibrates toproduce sound)can be better controlled via a more accurate flux (magneticfield to pull andpush the diaphragm). Difficultto drive for small headphone amps with low outputvoltage and low gain. Mosthigh impedance headphones need an amplifier withhigher voltage gain and higheroutput voltage, e.g. the 600 ohm BeyerDT770/880/990 series.

AllowSolidState Op Amps to work more efficiently with less distortion. Have a lookat OpAmp data sheets and a graph of distortion vs. output impedance for mostaudioOp-Amps and you'll get the idea. This is a very complex subject, but mostOpAmps are designed to output (typically) up to 10 Volts into 600 ohm loadsorhigher.

圖檔
考量到磁束更加精確,在振膜運動的行程之中,能夠更好地控制住,實現更加精確、優異的低頻表現。因高密度且精確的磁束密度,最終令振膜的「推拉過程」更穩定、更容易控制,透過最佳化磁路磁束分佈的方式,讓音圈在磁隙間的運動更平順、更快速。

換言之,Tesla Technology 讓驅動振膜的力道更平順、均勻,諸如 Permendur鐵鈷合金磁驅系統或 Tesla 磁路系統均是運用類似的原理達到相同目的。

圖檔
當音圈採用不同纏繞方法,或者纏繞圈數愈多都會增加單體的阻抗,因此纏繞更多圈或者更多層,故擴大音圈影響的區域,讓音圈運作得更有效率,正是為何 beyerdynamic T1 是一款高阻抗耳罩式耳機的原因了,不過電磁鐵纏繞的圈數愈多磁力愈強,卻無可避免地產生電感問題。

圖檔
時值今日,beyerdynamic 第二代旗艦 T1 2nd Generation 延續舊有技術加入新型設計變革,繼承既有的纏繞線圈數與粗細,故平均阻抗維持在 600 歐姆。

此外,T1 2nd Generation 在驅動單體施加阻尼來消除高頻共振,單體後方的檔板結構移除原本的聲學不織布,替換為新型複合材質,進一步降低共振影響。

圖檔
同為競爭對手的 Sennheiser 亦採取相同策略,將旗艦耳機 HD800 的生產周期壽命延長,不同的是 HD800 依然維持在產,定位更加高階的 HD800 S 來攻佔更上位的市場目標,技術規格略有改動,替換內部框架的減震材料。可見德國龍與虎的技術鬥爭沒有「止戰之時」,期待將來有機會好好品評兩大德國旗艦耳機呢!


耳機設計技術面探討
從耳機設計的技術面初步分析,beyerdynamic 利用高效率的磁路系統、音圈的纏繞圈數、封閉的腔體、低音反射孔......等設計進行調音,不過僅以低頻而論,「密閉空氣」能夠做到有效地補償,這是為何鐵三角的 D.A.D.S. 構造,僅出現於封閉式耳機而非開放式耳機之原因。

圖檔
鐵三角高階封閉式如 ATH-L3000、ATH-W2002、ATH-W3000ANV、ATH-W5000、ATH-W1000X,上述型號的外殼木材材質皆不同,話雖如此,部分型號如ATH-W1000X 運用外殼上的空氣導孔改善低頻,透過不同氣孔深度來調節聲音。

鐵三角專利技術 Double Air Damping System 簡稱為「D.A.D.S.」的雙層空氣緩衝系統,按照官方型錄說明,個人理解是,運用兩層構造的內部機殼設計,盡可能壓縮振膜與空氣間的距離,達到低頻凝聚之目的。

圖檔
因為耳墊確實有改變聲音的作用,MDR-XB1000 即是運用超大耳墊完整地包覆耳朵,更為密閉地傳導空氣,讓低頻不至於逸散。

由於70mm 巨大振膜對低頻的影響甚鉅,此後推出的 MDR-MA900 也繼承此項特性,該款耳機卻採用全開放式設計,故選擇遍佈透氣孔的耳罩,有助於提升「聲音在耳罩內的反射與吸收」的效果,需要藉由「低音透鏡」來集中低頻。


旗艦耳機量測總集
TheState of Flagships 是近期國外的一篇熱門文章,透過量測數據評比耳機設計的優劣,但不能代表真正聽感表現。簡略地說:場極式與靜電式有著先天上的優勢,因此在量測的某些項目獲得高分,通常場極式強項在於低頻弱項是高頻,靜電耳機反之。

動圈耳機方面,Sennheiser HD800 量測數據非常棒,唯一獲得 A+ 評分的動圈式耳機,想見 Sennheiser 的聲學設計著實高超、領先眾家廠牌,擁有平緩的低頻響應與極低失真率,為現今動圈技術創造全新的亮點與里程碑。

GRODOPS1000 之所以低頻失真極高,完全是因為低頻的延伸幾乎消失了,所以量測後結果自然慘烈。SHURE SRH1840 雖然全頻段的失真極高,卻是我聽過擁有現場感的耳機,故量測數據僅供參考,請以實際聽感為準。
DAC|Pioneer XPA-700
綜擴|SONY TA-AV561
喇叭|SONY SS-G55
客製|Unique Melody MEST
線材|UM X PW AUDIO Copper M2 custom cable
稿堆|巴哈小屋
頭像
zhang230631
討論區版主
討論區版主
 
文章: 4034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15, 2009 9:42 pm
來自: 紅世

Re: 【初步探討】淺談耳機的聲學設計

文章devilhades 發表於 週四 1月 24, 2013 5:08 pm

支持一下板主的專業文

不過MA900我還是感受不到甚麼低音就是....
祝AA版友們發燒旅途愉快,耳畔常有陽光,路邊多有坑洞,直至荼靡花開。

Welcome to My Blog
頭像
devilhades
討論區版主
討論區版主
 
文章: 880
註冊時間: 週日 5月 30, 2010 8:22 pm

Re: 【初步探討】淺談耳機的聲學設計

文章zhang230631 發表於 週四 1月 24, 2013 5:15 pm

devilhades 寫: 支持一下板主的專業文

不過 MA900 我還是感受不到甚麼低音就是....

MA900 若沒有低音透鏡,低頻量可能還會更少更渙散,如果將全開放式改成一般的開放式 (全覆耳),結果可能又會不一樣,這就是耳機既複雜又有趣的地方 :new002:
DAC|Pioneer XPA-700
綜擴|SONY TA-AV561
喇叭|SONY SS-G55
客製|Unique Melody MEST
線材|UM X PW AUDIO Copper M2 custom cable
稿堆|巴哈小屋
頭像
zhang230631
討論區版主
討論區版主
 
文章: 4034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15, 2009 9:42 pm
來自: 紅世

Re: 【初步探討】淺談耳機的聲學設計

文章Yazi 發表於 週四 1月 24, 2013 5:31 pm

好文章 幫推 :new002:

關於耳機和音響的設計,事實上各大廠都已經將之提升到非常科學的地步
不斷地藉由更新更好的材質和更優秀的聲學設計,耳機這幾年的進步可以明顯地被感覺到 :)
較可惜的是國內的討論風氣少部分還是停留在玄學的層級 :eeh:
很高興有Z大提供這樣的資訊,並且願意花時間整理和大家分享 :gogogo:

這些資訊對我這個大外行有很大的幫助 :)
耳機調音和設計還有很多地方可去發掘和理解
希望將來Z大還能再帶來更多資訊 ,謝謝 :D
耳機:Ultimate Ears In-Ear Reference Monitors、SONY MDR-Z7 & Audio-Technica AD2000X

部落格:http://yazilightar.pixnet.net/blog
頭像
Yazi
SR225
SR225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5月 30, 2011 6:53 pm

Re: 【初步探討】淺談耳機的聲學設計

文章zhang230631 發表於 週四 1月 24, 2013 5:39 pm

Yazi 寫: 好文章 幫推 :new002:

關於耳機和音響的設計,事實上各大廠都已經將之提升到非常科學的地步
不斷地藉由更新更好的材質和更優秀的聲學設計,耳機這幾年的進步可以明顯地被感覺到 :)
較可惜的是國內的討論風氣少部分還是停留在玄學的層級 :eeh:
很高興有 Z 大提供這樣的資訊,並且願意花時間整理和大家分享 :gogogo:

這些資訊對我這個大外行有很大的幫助 :)
耳機調音和設計還有很多地方可去發掘和理解
希望將來 Z 大還能再帶來更多資訊 ,謝謝 :D

感謝您的認同,耳機的聲學設計非常深奧且難懂,我只整理我懂的部分而已 :think: ,簡單來說,音響或耳機沒有玄學,只是缺少將科學數據來證實聽感罷了,Yazi 大您今天發的"頻響曲線"文正是一例。

近幾年耳機的進步的確得歸功於材料選用、結構設計...... 等研究,相關資訊可以從國內外耳機圖鑑、耳機型錄找到答案,這時不得不提鐵三角的耳機型錄,製作得相當精美,而且自家的高端耳機所使用的技術都有明確的解說 & 圖示,足見誠意,只可惜沒有關於"Permendur 鐵鈷合金磁驅系統"的相關資料 :?:

另外從文中的敘述,部分高端耳機的設計其實是從音響揚聲器演變 & 改良而來的,我認為未來研究可以朝著這個方向進行。
DAC|Pioneer XPA-700
綜擴|SONY TA-AV561
喇叭|SONY SS-G55
客製|Unique Melody MEST
線材|UM X PW AUDIO Copper M2 custom cable
稿堆|巴哈小屋
頭像
zhang230631
討論區版主
討論區版主
 
文章: 4034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15, 2009 9:42 pm
來自: 紅世

Re: 【初步探討】淺談耳機的聲學設計

文章zhang230631 發表於 週四 1月 24, 2013 5:56 pm

Yazi 寫:關於耳機和音響的設計,事實上各大廠都已經將之提升到非常科學的地步
不斷地藉由更新更好的材質和更優秀的聲學設計,耳機這幾年的進步可以明顯地被感覺到 :)
較可惜的是國內的討論風氣少部分還是停留在玄學的層級 :eeh:
很高興有 Z 大提供這樣的資訊,並且願意花時間整理和大家分享 :gogogo:

國外包括對岸都有關於耳機技術的相關討論,台灣的論壇倒是極少談論這塊領域,不過 MY-HIEND 倒有一些討論電腦訊源(CAS)建置與 DIY,以及論音樂、聽音樂的相關心得,已經算是較為成熟的平台。

國外大站 head-fi 就不用說了,無以數計的文章中不乏新手指南、技術性的討論文,對於剛步入耳機系統的人們來說,有著及大的助益,日後有能力的話,希望可以一一翻譯。
DAC|Pioneer XPA-700
綜擴|SONY TA-AV561
喇叭|SONY SS-G55
客製|Unique Melody MEST
線材|UM X PW AUDIO Copper M2 custom cable
稿堆|巴哈小屋
頭像
zhang230631
討論區版主
討論區版主
 
文章: 4034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15, 2009 9:42 pm
來自: 紅世

Re: 【初步探討】淺談耳機的聲學設計

文章mlnaml 發表於 週四 1月 24, 2013 7:27 pm

鐵三角的A900系列在幾支限量版的A900兄弟檔裡面有結構上的變化
雖然說A900系列都是種類上都算是封閉式,不過A900LTD和A900Ti在內框上有開氣孔,其實說成是半開放式的可能更合適
D.A.D.S. 結構也都有應用在A900LTD(*1)和A900Ti(*2),或許D.A.D.S. 構造也能用在不完全密閉的耳機上吧?
參考資料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583477&fpage=0&toread=&page=1
PC> 毛毛蟲DAC> HA-006(DIY版) >A900 Ti
訊源: Sandisk Sansa Fuse 4g 耳機:ath-ckm 90 ath-A900 Ti
我的露天商場,歡迎參觀http://class.ruten.com.tw/user/index00.php?s=a54gyman
誠徵 Audeze LCD-2 或 Hifiman HE-500 ,意者請PM
頭像
mlnaml
SR125
SR125
 
文章: 458
註冊時間: 週四 9月 10, 2009 12:13 am
來自: 國立光華(商場)大學

Re: 【初步探討】淺談耳機的聲學設計

文章zhang230631 發表於 週四 1月 24, 2013 7:58 pm

mlnaml 寫: 鐵三角的 A900 系列在幾支限量版的 A900 兄弟檔裡面有結構上的變化
雖然說 A900 系列都是種類上都算是封閉式,不過 A900LTD 和 A900Ti 在內框上有開氣孔,其實說成是半開放式的可能更合適
D.A.D.S. 結構也都有應用在 A900LTD(*1) 和 A900Ti(*2),或許 D.A.D.S. 構造也能用在不完全密閉的耳機上吧?
參考資料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583477&fpage=0&toread=&page=1

我認為在內框上開氣孔是調音的方法,用作調節空氣/洩壓之用,但並未符合半開放的定義,即單體並未裸露/部份裸露在外,W1000X、A900LTD、A900Ti、MDR-Z1000 等官方也都歸類在封閉式耳機。

不過大家談的這篇文有一點說的沒錯,開氣孔可以減少染色,避免外部腔體材質的"共振特性"影響音色,但也由於不同材質的特性,許多日系木殼耳機才能調配出多樣化的音色。
DAC|Pioneer XPA-700
綜擴|SONY TA-AV561
喇叭|SONY SS-G55
客製|Unique Melody MEST
線材|UM X PW AUDIO Copper M2 custom cable
稿堆|巴哈小屋
頭像
zhang230631
討論區版主
討論區版主
 
文章: 4034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15, 2009 9:42 pm
來自: 紅世

Re: 【初步探討】淺談耳機的聲學設計

文章j00522000 發表於 週四 1月 24, 2013 8:00 pm

zhang230631 寫:
Yazi 寫:關於耳機和音響的設計,事實上各大廠都已經將之提升到非常科學的地步
不斷地藉由更新更好的材質和更優秀的聲學設計,耳機這幾年的進步可以明顯地被感覺到 :)
較可惜的是國內的討論風氣少部分還是停留在玄學的層級 :eeh:
很高興有 Z 大提供這樣的資訊,並且願意花時間整理和大家分享 :gogogo:

國外包括對岸都有關於耳機技術的相關討論,台灣的論壇倒是極少談論這塊領域,不過 MY-HIEND 倒有一些討論電腦訊源(CAS)建置與 DIY,以及論音樂、聽音樂的相關心得,已經算是較為成熟的平台。

國外大站 head-fi 就不用說了,無以數計的文章中不乏新手指南、技術性的討論文,對於剛步入耳機系統的人們來說,有著及大的助益,日後有能力的話,希望可以一一翻譯。

其實台灣也算不錯,只是討論的人太少,台灣人口少,
聲學設計其實很複雜,而且又細分成很多範圍,
大部分人都去玩音響,小部份人玩耳機,更少部份人鑽研現場表演,
像電磁學和材料學一定要懂才行,
說實在的這些必須學理科的人才會有接觸的機會,
而台灣在音樂方面並不很盛行,自然想要了解的人更是少。
半退燒中
當擁有5隻以下的耳機時 注重的是〔音樂〕
當擁有5~10隻的耳機時 注重的是〔音質〕
當擁有超過10隻的耳機時 注重的是〔收藏〕
隨身訊源:早期iPod classic 30GB ,HTC NEW ONE
隨身耳擴:FiiO E17 (好攜帶)
隨身耳機:Ultrasone Signature DJ
家用訊源:PC
家用耳擴:沒
家用耳機:拿來用Ultrasone Signature DJ
升級線材:沒了
j00522000
SR125
SR125
 
文章: 440
註冊時間: 週五 7月 20, 2012 11:16 pm

Re: 【初步探討】淺談耳機的聲學設計

文章j00522000 發表於 週四 1月 24, 2013 8:04 pm

zhang230631 寫:
mlnaml 寫: 鐵三角的 A900 系列在幾支限量版的 A900 兄弟檔裡面有結構上的變化
雖然說 A900 系列都是種類上都算是封閉式,不過 A900LTD 和 A900Ti 在內框上有開氣孔,其實說成是半開放式的可能更合適
D.A.D.S. 結構也都有應用在 A900LTD(*1) 和 A900Ti(*2),或許 D.A.D.S. 構造也能用在不完全密閉的耳機上吧?
參考資料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583477&fpage=0&toread=&page=1

我認為在內框上開氣孔是調音的方法,用作調節空氣/洩壓之用,但並未符合半開放的定義,即單體並未裸露/部份裸露在外,W1000X、A900LTD、A900Ti、MDR-Z1000 等官方也都歸類在封閉式耳機。

不過大家談的這篇文有一點說的沒錯,開氣孔可以減少染色,避免外部腔體材質的"共振特性"影響音色,但也由於不同材質的特性,許多日系木殼耳機才能調配出多樣化的音色。

這和作樂器的道理一樣,選用的材料不同,就會有不同的音染(木材最常見)
接著共鳴箱大小形狀位置也是很重要,
說穿了其實和耳機一樣。
半退燒中
當擁有5隻以下的耳機時 注重的是〔音樂〕
當擁有5~10隻的耳機時 注重的是〔音質〕
當擁有超過10隻的耳機時 注重的是〔收藏〕
隨身訊源:早期iPod classic 30GB ,HTC NEW ONE
隨身耳擴:FiiO E17 (好攜帶)
隨身耳機:Ultrasone Signature DJ
家用訊源:PC
家用耳擴:沒
家用耳機:拿來用Ultrasone Signature DJ
升級線材:沒了
j00522000
SR125
SR125
 
文章: 440
註冊時間: 週五 7月 20, 2012 11:16 pm

Re: 【初步探討】淺談耳機的聲學設計

文章stefac03 發表於 週四 1月 24, 2013 8:11 pm

耳罩另一價值在於調整單元和耳朵的相對位置
看K701/K702耳罩的不同就可見
702耳罩後半有因應人頭型狀加厚
單元更能對正耳朵
所以我一直以來都覺得702和701的差別很大程度上都是耳罩的關係
stefac03
SR40
SR40
 
文章: 3
註冊時間: 週一 2月 01, 2010 8:43 pm

Re: 【初步探討】淺談耳機的聲學設計

文章whatsapp 發表於 週四 1月 24, 2013 8:12 pm

好深奧阿..... :aa: :aa: :aa:
耳機系統:器材賣光光退燒了
音響系統:想弄第二套,所以混亂中....
whatsapp
SR125
SR125
 
文章: 400
註冊時間: 週一 4月 16, 2012 7:28 pm

Re: 【初步探討】淺談耳機的聲學設計

文章mlnaml 發表於 週四 1月 24, 2013 8:50 pm

耳罩可以參考head fi的T50rp的改造相關文章
從DT900、LCD2、SRH-840的耳罩都有人試用,對音場和細節有不少影響
尤其是LCD2的耳罩做法,因為平板本身結構的不能斜放單體,用有角度的耳罩來改變單體與耳朵位置也是種有趣的做法
PC> 毛毛蟲DAC> HA-006(DIY版) >A900 Ti
訊源: Sandisk Sansa Fuse 4g 耳機:ath-ckm 90 ath-A900 Ti
我的露天商場,歡迎參觀http://class.ruten.com.tw/user/index00.php?s=a54gyman
誠徵 Audeze LCD-2 或 Hifiman HE-500 ,意者請PM
頭像
mlnaml
SR125
SR125
 
文章: 458
註冊時間: 週四 9月 10, 2009 12:13 am
來自: 國立光華(商場)大學

Re: 【初步探討】淺談耳機的聲學設計

文章zhang230631 發表於 週四 1月 24, 2013 8:51 pm

j00522000 寫: 其實台灣也算不錯,只是討論的人太少,台灣人口少,
聲學設計其實很複雜,而且又細分成很多範圍,
大部分人都去玩音響,小部份人玩耳機,更少部份人鑽研現場表演,
像電磁學和材料學一定要懂才行,
說實在的這些必須學理科的人才會有接觸的機會,
而台灣在音樂方面並不很盛行,自然想要瞭解的人更是少。

在諸如丹麥等音響大國,部分大學設有音響相關科系,造就一定的設計 / 研發人員,台灣在這塊領域比較少,雖然理工科系有可能接觸到電磁學、電路學、材料學,個人學過電學中的「磁學」基礎,真不是普通的艱深,況且懂得理論不一定會設計,可以說懂得設計音響 / 耳機的是稀有人才。

j00522000 寫:這和作樂器的道理一樣,選用的材料不同,就會有不同的音染 (木材最常見)
接著共鳴箱大小形狀位置也是很重要,
說穿了其實和耳機一樣。

是阿,日本廠商對於腔體材質非常講究,振膜材質也是 (生物振膜、液晶振膜、鍍鈦振膜......),歐美廠商倒沒有對此多加宣傳。

mlnaml 寫: 耳罩可以參考 head fi 的 T50rp 的改造相關文章
從 DT900、LCD2、SRH-840 的耳罩都有人試用,對音場和細節有不少影響
尤其是 LCD2 的耳罩做法,因為平板本身結構的不能斜放單體,用有角度的耳罩來改變單體與耳朵位置也是種有趣的做法

LCD-2 的耳罩,國外有人安裝在 HiFiMAN 的平板上,效果出奇,對岸也有人將 T1 的耳罩裝在 HE6 上,並將調音綿拿掉或減少,增強通透感。
DAC|Pioneer XPA-700
綜擴|SONY TA-AV561
喇叭|SONY SS-G55
客製|Unique Melody MEST
線材|UM X PW AUDIO Copper M2 custom cable
稿堆|巴哈小屋
頭像
zhang230631
討論區版主
討論區版主
 
文章: 4034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15, 2009 9:42 pm
來自: 紅世

Re: 【初步探討】淺談耳機的聲學設計

文章j00522000 發表於 週四 1月 24, 2013 9:21 pm

mlnaml 寫:
zhang230631 寫: 耳罩可以參考 head fi 的 T50rp 的改造相關文章
從 DT900、LCD2、SRH-840 的耳罩都有人試用,對音場和細節有不少影響
尤其是 LCD2 的耳罩做法,因為平板本身結構的不能斜放單體,用有角度的耳罩來改變單體與耳朵位置也是種有趣的做法


LCD-2 的耳罩,國外有人安裝在 HiFiMAN 的平板上,效果出奇,對岸也有人將 T1 的耳罩裝在 HE6 上,並將調音綿拿掉或減少,增強通透感。

說真的現在耳機越來越多斜放單體耳機 像 :拜耳的T系列、SONY 1R、LCD2也算 (一邊耳罩加厚),
更不用說U家的耳機,這樣做法有利也有弊。
最後由 j00522000 於 週四 1月 24, 2013 9:52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半退燒中
當擁有5隻以下的耳機時 注重的是〔音樂〕
當擁有5~10隻的耳機時 注重的是〔音質〕
當擁有超過10隻的耳機時 注重的是〔收藏〕
隨身訊源:早期iPod classic 30GB ,HTC NEW ONE
隨身耳擴:FiiO E17 (好攜帶)
隨身耳機:Ultrasone Signature DJ
家用訊源:PC
家用耳擴:沒
家用耳機:拿來用Ultrasone Signature DJ
升級線材:沒了
j00522000
SR125
SR125
 
文章: 440
註冊時間: 週五 7月 20, 2012 11:16 pm

Re: 【初步探討】淺談耳機的聲學設計

文章zhang230631 發表於 週四 1月 24, 2013 9:37 pm

j00522000 寫:說真的現在耳機越來越多斜放單體耳機 像 : 拜耳的 T 系列、SONY 1R、LCD2 也算 (一邊耳罩加厚),
更不用說 U 家的耳機,這樣做法有利也有弊。

單體偏置的設計已經有大量廠商採用,ATH 高端耳罩就很常見,原理如上述大大所說:單體偏置是讓耳機配戴時,發聲單元能夠正對耳朵,減少產生不必要的反射音。

Ultrasone S-Logic 技術其實不太算是單體偏置,應該稱乎為"單體偏移",完全依靠單體發聲後的折射音,傳導入耳腔內,營造出虛擬的立體音場,所以初聽時會覺得很特別,也有人聽久了產生暈眩的情形。
DAC|Pioneer XPA-700
綜擴|SONY TA-AV561
喇叭|SONY SS-G55
客製|Unique Melody MEST
線材|UM X PW AUDIO Copper M2 custom cable
稿堆|巴哈小屋
頭像
zhang230631
討論區版主
討論區版主
 
文章: 4034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15, 2009 9:42 pm
來自: 紅世

Re: 【初步探討】淺談耳機的聲學設計

文章j00522000 發表於 週四 1月 24, 2013 10:02 pm

zhang230631 寫:
j00522000 寫:說真的現在耳機越來越多斜放單體耳機 像 : 拜耳的 T 系列、SONY 1R、LCD2 也算 (一邊耳罩加厚),
更不用說 U 家的耳機,這樣做法有利也有弊。

單體偏置的設計已經有大量廠商採用,ATH 高端耳罩就很常見,原理如上述大大所說:單體偏置是讓耳機配戴時,發聲單元能夠正對耳朵,減少產生不必要的反射音。

Ultrasone S-Logic 技術其實不太算是單體偏置,應該稱呼為"單體偏移",完全依靠單體發聲後的折射音,傳導入耳腔內,營造出虛擬的立體音場,所以初聽時會覺得很特別,也有人聽久了產生暈眩的情形。


嗯 說對了 從單體位置可以造成很多效果
一種像Ultrasone 是利用折射音和反射音,
一種像LCD2減少折射音和反射音,
Ultrasone S-Logic說真的很特別,
兩者都有利也有弊,
不過我比較欣賞Ultrasone方法,
這種做法需要大量數據和校對,
說真的比較費功。
半退燒中
當擁有5隻以下的耳機時 注重的是〔音樂〕
當擁有5~10隻的耳機時 注重的是〔音質〕
當擁有超過10隻的耳機時 注重的是〔收藏〕
隨身訊源:早期iPod classic 30GB ,HTC NEW ONE
隨身耳擴:FiiO E17 (好攜帶)
隨身耳機:Ultrasone Signature DJ
家用訊源:PC
家用耳擴:沒
家用耳機:拿來用Ultrasone Signature DJ
升級線材:沒了
j00522000
SR125
SR125
 
文章: 440
註冊時間: 週五 7月 20, 2012 11:16 pm

Re: 【初步探討】淺談耳機的聲學設計

文章mlnaml 發表於 週四 1月 24, 2013 10:12 pm

zhang230631 寫:的相關資料 :?:

另外從文中的敘述,部分高端耳機的設計其實是從音響揚聲器演變 & 改良而來的,我認為未來研究可以朝著這個方向進行。

參考飛船老師散步的A片裡1979.jun 音技的文章"耳機發展的歷史與測試方式",其實耳機就是從音響揚聲器演變而來
其中開頭KOSS開發立體聲耳機的故事,1952年當時KOSS看見由數個小喇叭組成的陣列後,同事Martin把小喇叭貼上軟墊然後接上頭帶,第一副KOSS立體聲耳機就誕生了
說的這個故事就會讓人想到之前火紅的大濕久禮耳機,更本就是兩顆高音單體貼在頭帶上www

j00522000 寫:LCD-2 的耳罩,國外有人安裝在 HiFiMAN 的平板上,效果出奇,對岸也有人將 T1 的耳罩裝在 HE6 上,並將調音綿拿掉或減少,增強通透感。
說真的現在耳機越來越多斜放單體耳機 像 :拜耳的T系列、SONY 1R、LCD2也算 (一邊耳罩加厚),
更不用說U家的耳機,這樣做法有利也有弊。


斜放可以讓聲音直對耳孔,說不定能減少外耳對聲音產生的影響
圖檔
附上幾張古早的曲線圖
http://www.innerfidelity.com/content/ultrasone-edition-10
話說對於U家的技術,innerfidelity的評論似乎把它當成是某種沒有解釋清楚的玄學
PC> 毛毛蟲DAC> HA-006(DIY版) >A900 Ti
訊源: Sandisk Sansa Fuse 4g 耳機:ath-ckm 90 ath-A900 Ti
我的露天商場,歡迎參觀http://class.ruten.com.tw/user/index00.php?s=a54gyman
誠徵 Audeze LCD-2 或 Hifiman HE-500 ,意者請PM
頭像
mlnaml
SR125
SR125
 
文章: 458
註冊時間: 週四 9月 10, 2009 12:13 am
來自: 國立光華(商場)大學

Re: 【初步探討】淺談耳機的聲學設計

文章mic2635 發表於 週四 1月 24, 2013 10:53 pm

zhang230631 寫:綜合以上,beyerdynamic 利用高效率的磁路系統、音圈的纏繞圈數、封閉的腔體、低音反射孔...... 等設計進行調音,不過僅以低頻而論,「密閉空氣」 能做有效地補償,個人猜測,這也是為何鐵三角的 D.A.D.S. 構造只出現在封閉式耳機而非開放式耳機,不過鐵三角的高階封閉式耳罩也不全然採用 D.A.D.S. 結構,如 : A2000X、A1000X,但同系列的低端型號卻有 D.A.D.S. 結構,如 : A900、A700、A500,我認為原因出自於 : 外殼材質的物理特性不一。

D.A.D.S. 結構只出現在 L3000(四組)、W3000ANV(三組)、W5000、W1000X...... 等鐵三角高階封閉耳罩,這些耳機的外殼木材材質皆不同,雖是如此,部分型號如 W1000X 運用外殼上的空氣導孔以改善低頻,透過不同深度來調節聲音。

這一段關於D.A.D.S.結構有一些錯誤,A2000X與A1000X也是有D.A.D.S.的。
從W2002開始採用這個結構技術開始,AT的大型封閉式耳罩不論高低階全部都有加入D.A.D.S.。
另外想請問D.A.D.S.結構L3000有四組、W3000ANV有三組的出處是 :?:
據我所知D.A.D.S.就是一組雙層結構這樣,上面網友PO出的連結有A900的拆解圖,可以清楚看到D.A.D.S.結構的樣子。
mic2635
SR40
SR40
 
文章: 12
註冊時間: 週六 7月 14, 2007 3:45 pm

Re: 【初步探討】淺談耳機的聲學設計

文章mlnaml 發表於 週四 1月 24, 2013 11:08 pm

mic2635 寫:
zhang230631 寫:綜合以上,beyerdynamic 利用高效率的磁路系統、音圈的纏繞圈數、封閉的腔體、低音反射孔...... 等設計進行調音,不過僅以低頻而論,「密閉空氣」 能做有效地補償,個人猜測,這也是為何鐵三角的 D.A.D.S. 構造只出現在封閉式耳機而非開放式耳機,不過鐵三角的高階封閉式耳罩也不全然採用 D.A.D.S. 結構,如 : A2000X、A1000X,但同系列的低端型號卻有 D.A.D.S. 結構,如 : A900、A700、A500,我認為原因出自於 : 外殼材質的物理特性不一。

D.A.D.S. 結構只出現在 L3000(四組)、W3000ANV(三組)、W5000、W1000X...... 等鐵三角高階封閉耳罩,這些耳機的外殼木材材質皆不同,雖是如此,部分型號如 W1000X 運用外殼上的空氣導孔以改善低頻,透過不同深度來調節聲音。

這一段關於D.A.D.S.結構有一些錯誤,A2000X與A1000X也是有D.A.D.S.的。
從W2002開始採用這個結構技術開始,AT的大型封閉式耳罩不論高低階全部都有加入D.A.D.S.。
另外想請問D.A.D.S.結構L3000有四組、W3000ANV有三組的出處是 :?:
據我所知D.A.D.S.就是一組雙層結構這樣,上面網友PO出的連結有A900的拆解圖,可以清楚看到D.A.D.S.結構的樣子。

官方耳機特性介紹後面會加上 *2、*3、*4...來說明有幾組
http://www.audio-technica.co.jp/products/hp/ath-w1000.html參考
PC> 毛毛蟲DAC> HA-006(DIY版) >A900 Ti
訊源: Sandisk Sansa Fuse 4g 耳機:ath-ckm 90 ath-A900 Ti
我的露天商場,歡迎參觀http://class.ruten.com.tw/user/index00.php?s=a54gyman
誠徵 Audeze LCD-2 或 Hifiman HE-500 ,意者請PM
頭像
mlnaml
SR125
SR125
 
文章: 458
註冊時間: 週四 9月 10, 2009 12:13 am
來自: 國立光華(商場)大學

Re: 【初步探討】淺談耳機的聲學設計

文章zhang230631 發表於 週四 1月 24, 2013 11:17 pm

mic2635 寫:這一段關於D.A.D.S.結構有一些錯誤,A2000X與A1000X也是有D.A.D.S.的。
從W2002開始採用這個結構技術開始,AT的大型封閉式耳罩不論高低階全部都有加入D.A.D.S.。
另外想請問D.A.D.S.結構L3000有四組、W3000ANV有三組的出處是 :?:
據我所知D.A.D.S.就是一組雙層結構這樣,上面網友PO出的連結有A900的拆解圖,可以清楚看到D.A.D.S.結構的樣子。

查了日本官網,A2000X 真的有 D.A.D.S.,我寫錯了,馬上改,看來鐵三角型錄沒提到這點。

http://www.audio-technica.co.jp/atj/show_model.php?modelId=228

mlnaml 寫:參考飛船老師散步的A片裡1979.jun 音技的文章"耳機發展的歷史與測試方式",其實耳機就是從音響揚聲器演變而來
其中開頭KOSS開發立體聲耳機的故事,1952年當時KOSS看見由數個小喇叭組成的陣列後,同事Martin把小喇叭貼上軟墊然後接上頭帶,第一副KOSS立體聲耳機就誕生了
說的這個故事就會讓人想到之前火紅的大濕久禮耳機,更本就是兩顆高音單體貼在頭帶上www

"耳機發展的歷史與測試方式"這篇文章 Google 不到,可否有網址提供?

July 的耳機我也聽過,低頻殘缺,中頻大量突出,高頻似乎聽不太到(?),沒見到業界慣用的調音技術,正如您所述:兩顆高音單體掛在耳邊而已,價格也有夠誇張的。
DAC|Pioneer XPA-700
綜擴|SONY TA-AV561
喇叭|SONY SS-G55
客製|Unique Melody MEST
線材|UM X PW AUDIO Copper M2 custom cable
稿堆|巴哈小屋
頭像
zhang230631
討論區版主
討論區版主
 
文章: 4034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15, 2009 9:42 pm
來自: 紅世

Re: 【初步探討】淺談耳機的聲學設計

文章某N 發表於 週四 1月 24, 2013 11:20 pm

mlnaml 寫:
mic2635 寫:
zhang230631 寫:綜合以上,beyerdynamic 利用高效率的磁路系統、音圈的纏繞圈數、封閉的腔體、低音反射孔...... 等設計進行調音,不過僅以低頻而論,「密閉空氣」 能做有效地補償,個人猜測,這也是為何鐵三角的 D.A.D.S. 構造只出現在封閉式耳機而非開放式耳機,不過鐵三角的高階封閉式耳罩也不全然採用 D.A.D.S. 結構,如 : A2000X、A1000X,但同系列的低端型號卻有 D.A.D.S. 結構,如 : A900、A700、A500,我認為原因出自於 : 外殼材質的物理特性不一。

D.A.D.S. 結構只出現在 L3000(四組)、W3000ANV(三組)、W5000、W1000X...... 等鐵三角高階封閉耳罩,這些耳機的外殼木材材質皆不同,雖是如此,部分型號如 W1000X 運用外殼上的空氣導孔以改善低頻,透過不同深度來調節聲音。

這一段關於D.A.D.S.結構有一些錯誤,A2000X與A1000X也是有D.A.D.S.的。
從W2002開始採用這個結構技術開始,AT的大型封閉式耳罩不論高低階全部都有加入D.A.D.S.。
另外想請問D.A.D.S.結構L3000有四組、W3000ANV有三組的出處是 :?:
據我所知D.A.D.S.就是一組雙層結構這樣,上面網友PO出的連結有A900的拆解圖,可以清楚看到D.A.D.S.結構的樣子。

官方耳機特性介紹後面會加上 *2、*3、*4...來說明有幾組
http://www.audio-technica.co.jp/products/hp/ath-w1000.html參考


那是備註的號碼好不好
某N
SR40
SR40
 
文章: 18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16, 2006 1:10 pm

Re: 【初步探討】淺談耳機的聲學設計

文章mic2635 發表於 週四 1月 24, 2013 11:20 pm

mlnaml 寫:
mic2635 寫:
zhang230631 寫:綜合以上,beyerdynamic 利用高效率的磁路系統、音圈的纏繞圈數、封閉的腔體、低音反射孔...... 等設計進行調音,不過僅以低頻而論,「密閉空氣」 能做有效地補償,個人猜測,這也是為何鐵三角的 D.A.D.S. 構造只出現在封閉式耳機而非開放式耳機,不過鐵三角的高階封閉式耳罩也不全然採用 D.A.D.S. 結構,如 : A2000X、A1000X,但同系列的低端型號卻有 D.A.D.S. 結構,如 : A900、A700、A500,我認為原因出自於 : 外殼材質的物理特性不一。

D.A.D.S. 結構只出現在 L3000(四組)、W3000ANV(三組)、W5000、W1000X...... 等鐵三角高階封閉耳罩,這些耳機的外殼木材材質皆不同,雖是如此,部分型號如 W1000X 運用外殼上的空氣導孔以改善低頻,透過不同深度來調節聲音。

這一段關於D.A.D.S.結構有一些錯誤,A2000X與A1000X也是有D.A.D.S.的。
從W2002開始採用這個結構技術開始,AT的大型封閉式耳罩不論高低階全部都有加入D.A.D.S.。
另外想請問D.A.D.S.結構L3000有四組、W3000ANV有三組的出處是 :?:
據我所知D.A.D.S.就是一組雙層結構這樣,上面網友PO出的連結有A900的拆解圖,可以清楚看到D.A.D.S.結構的樣子。

官方耳機特性介紹後面會加上 *2、*3、*4...來說明有幾組
http://www.audio-technica.co.jp/products/hp/ath-w1000.html參考

呃...那是指備註第幾點,不是數學符號的"乘"啊...
mic2635
SR40
SR40
 
文章: 12
註冊時間: 週六 7月 14, 2007 3:45 pm

Re: 【初步探討】淺談耳機的聲學設計

文章mlnaml 發表於 週四 1月 24, 2013 11:24 pm

哈哈哈, :ho: :ho: :ho: :ho:
原來是誤會 :cry: :cry: :cry:
這是飛船老師描檔的音技文章掃""042-耳機的歷史和測試方法(JUN.1979)""
http://www.321webs.com/download/59306.htm
(免註冊免空好像不怎麼穩,再加一個好了 :ale: :ale: )
http://howfile.com/file/mamlna/cd3d5f9f/
PC> 毛毛蟲DAC> HA-006(DIY版) >A900 Ti
訊源: Sandisk Sansa Fuse 4g 耳機:ath-ckm 90 ath-A900 Ti
我的露天商場,歡迎參觀http://class.ruten.com.tw/user/index00.php?s=a54gyman
誠徵 Audeze LCD-2 或 Hifiman HE-500 ,意者請PM
頭像
mlnaml
SR125
SR125
 
文章: 458
註冊時間: 週四 9月 10, 2009 12:13 am
來自: 國立光華(商場)大學

Re: 【初步探討】淺談耳機的聲學設計

文章robert123wr 發表於 週五 1月 25, 2013 7:39 am

感謝版主分享
小弟我對耳機的知識又增加了 :sing:
家用耳機:T70p, ESP950
小耳塞:IE3(自己改線版)
隨身訊源:IPC+HP-P1
小CDP:D-50,D303
CDP座機:目前無
隨身耳擴:HP-P1(?)
家用擴:目前無
喇叭:M-Audio DX4(放置台灣給電視用了XD)
頭像
robert123wr
SR80
SR80
 
文章: 236
註冊時間: 週四 12月 13, 2012 8:58 am
來自: 台北 常駐美國

下一頁

回到 新耳機系統討論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89 位訪客